主角朱常洛朱翊钧小说的名字是《挽明:努尔哈赤屠城,朱常洛重生》,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,小说是历史古代类小说,来源于地球文学,目前连载中,截止至今已更新347章节
主角朱常洛朱翊钧(挽明:努尔哈赤屠城,朱常洛重生)小说简介:
我,朱常洛,洪武帝朱元璋第十世嫡孙 曾祖父是嘉靖帝朱厚熜 祖父是隆庆帝朱载垕 父亲是万历帝朱翊钧 我的两个儿子都是皇帝,一个名叫朱由校,一个名叫朱由检 我本为高山,却变成了草芥,一辈子默默无闻,留给世人的只有笑柄。 万历末年,建奴猖獗,杀我将士,屠我人民,占我城池,掠我财富。 两世为人,我,朱常洛,不再做废柴太子,不再做一月天子,我要做千古一帝,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于将倾! 努尔哈赤,皇太极,多尔衮,高迎祥、李自成,张献忠,何足道哉! 平建虏,赈饥荒,称霸东亚,开拓东南亚,与列强争衡,大明衣冠传遍世界。 巍巍大明,得国最正,千秋万载,照耀四方!
主角朱常洛朱翊钧(挽明:努尔哈赤屠城,朱常洛重生)章节试读:
从朱厚熜开始,辽东边墙就久不得修缮,更兼蒙古人女真人一再冲击,许多地段损毁严重,大部分堡塞都无人驻守,漫长的防线上出现了一个个缺口。
尤其是朱翊钧殆政三十年,辽东边墙的东段几乎被毁弃殆尽,墙砖被人扒了偷走,努尔哈赤进出边界比踩自家菜园子还要随便。
萨尔浒之战后,明军收复了抚顺关、鸦鹘关两座大关。
熊廷弼审时度势,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——
用三年时间,重建辽东边墙东段。
将从北到南一字排开的镇北关、广顺关、抚安堡、抚顺关、散羊峪堡、鸦鹘关、苇子峪、碱场堡、孤山堡、瑷阳堡、新安堡、九连城等十二座大型堡塞,打造成十二座坚固堡垒,每座堡垒派八百至三千人驻守。
熊廷弼信心满满地表示——
只要这一个计划能够完成,就能隔绝建州女真与东蒙古各部的联络,并且能将建洲女真牢牢封死在东段边墙之外。
然后,对建州女真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禁运,不让一粒粮食、一尺布、一斤铁流入。
只要能坚持十年,建州将不攻自灭。
熊廷弼算了一笔账——
辽东军十万人,每年开销一千万两白银,三年共需三千万两;修建辽东边墙东段共二百五十里,约需八百万两;两项合计三千八百万两。
耗费虽然极其巨大,却是一项为千秋开太平,为子孙谋永福的不朽基业。
只要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咬紧牙关坚持三年,东段边墙堡塞修竣之日,即是建奴的末日。
熊廷弼向兵部写报告,提出这一构想。
兵部尚书黄嘉善嫌他多事,回信说:
"照你的计划,辽东镇一年开销就高达一千三百万两,其余八镇喝西北风吗?辽东边墙要修,长城就不要修吗?钱从何处来?"
熊廷弼起初还能耐心解释:
“建州初起,其势方雄,是腹心之患。努尔哈赤其志非小,有觊觎中原之意。鞑虏气运已尽,冢中枯骨而已,不足为惧。“
但是黄嘉善根本不听他解释。
熊廷弼的火爆脾气又发作了,专门写信给黄嘉善,将他臭骂了一顿,称之为庸才蠢才,朝廷人才死绝了,才让他在本兵的位子上滥竽充数,顺便问候了黄嘉善祖宗十八代。
黄嘉善气疯了,拿着熊廷弼的信,气咻咻向方从哲告状:
"熊瞎子骂我也就算了,还辱及先人,简直欺人太甚!有他无我,有我无他,要么罢免他,要么罢免我!黄某羞与此等人同立朝堂之上!白纸黑字,铁证如山,诸公评评理!“
方从哲、史继偕、沈潅看完熊廷弼的信,十分无语,政见不同,可以论争,千里写信专门骂人先人是什么道理?
黄嘉善前脚刚走,户部尚书李汝华、工部尚书黄克缵也来了,也是来告熊廷弼的状的,熊廷弼也把他们给骂了。
李汝华、黄克缵要方从哲给他们主持公道。
方从哲道:"我没这本事,不然连我也骂一顿。"
李汝华道:"熊廷弼自恃有功,随口辱骂部院大臣,辽东的抚按大臣、总兵参将还不知怎样受他欺凌。如此骄狂,怎堪为一方封疆大吏?我要上疏弹劾他!"
黄克缵道:"嚣张若此,蛮横若此,只有张居正可以与之相类。“
李汝华道:"居正是江陵人,廷弼是江夏人,不愧是大同乡!"
方从哲还没来得及答话,工科给事中冯三元也来到文渊阁,弹劾熊廷弼靡费钱粮,任用亲信,拥兵自重,恐有不臣之心。
主角朱常洛朱翊钧(挽明:努尔哈赤屠城,朱常洛重生)章节大纲:
1:辽东边墙久不得修缮,损毁严重,朱翊钧殆政三十年使其东段几乎毁弃,努尔哈赤随意进出边界。2:萨尔浒之战后,熊廷弼提出用三年重建辽东边墙东段,打造十二座坚固堡垒并驻守,实行禁运,认为坚持十年建州将不攻自灭,算了所需巨大耗费。
3:熊廷弼向兵部报告构想,兵部尚书黄嘉善嫌其计划花钱多并回信,熊廷弼起初耐心解释,后脾气发作写信臭骂黄嘉善,黄嘉善告状。
4:户部尚书李汝华、工部尚书黄克缵也来告状,称被熊廷弼骂,李汝华要弹劾熊廷弼,黄克缵将其与张居正类比,李汝华附和,随后工科给事中冯三元也弹劾熊廷弼。